作為國產劇集“作者化”探索較為活躍的一類題材,懸疑劇始終是創新的熱土。近期的熒屏上,包括《黃雀》《沙塵暴》《棋士》在內的多部懸疑劇集中上線播出。它們或開拓細分題材領域,或做復雜敘事實驗,或探索懸疑建構新法,各有優長。其中,講述一名普通圍棋老師崔業人生轉變歷程的《棋士》,是時空和情節結構最為簡單的一部,但也是把懸疑感表現得較完整的一部。
從情節上看,《棋士》講述了一個簡單但寓意深刻的故事。20多年前的世紀之交,天賦異稟但遭際坎坷的圍棋老師崔業,在一場信用社搶劫案中被劫持為人質,他急中生智,意外發現自己的圍棋謀略可以用于高智商犯罪。從此,崔業脫離了正常的人生軌跡,一步步滑向罪惡的深淵,同時也與身為警察的哥哥崔偉在命運棋局中走上黑白殊途。
除了每集開頭的“引子”,《棋士》沒有用過多的時空交叉手法增加敘事的迷惑性。劇中涉及的每一個重要案件,創作者都為觀眾提供了全知視角,第一時間就亮明了“罪犯是誰”這張底牌。但這種看似生活流的呈現方式,并沒有影響劇集的懸疑性。
一方面,崔業、崔偉兄弟二人未知的命運形成了強大牽引力,這構成了《棋士》最大的懸念。對于崔業而言,從一樁搶劫案讓他被迫從方寸經緯間的“王者”變成生活的“執棋人”之后,他的人生就開始失控。他謀劃了對走私商的勒索,布局了對高利貸團伙的算計,看似憑借完美犯罪扭轉了自身處境。但再高明的計謀終究是謊言。真相的棱角將會如何把他的生活戳得“四處漏風”?這是崔業命運的懸疑性。同一樁搶劫案,也徹底改變了崔偉的警察職業生涯。在他追查真相的過程中,因涉案人員的特殊身份受到過阻力,因崔業的舉報陷入過困境。他原本順風順水的人生軌跡,會不會因為崔業和這樁案件而徹底扭轉?這是崔偉的命運懸疑性?!镀迨俊酚妹\懸疑揪住觀眾的注意力,讓這個看似偶然的罪案故事有了象征性和悲憫、內斂的意味。
另一方面,以棋做比的情節鋪排,讓《棋士》的案件敘事環環相扣,小懸念不斷。在這部劇中,崔業屢屢假“棋術”之名進行犯罪。為洗刷搶劫案的嫌疑,他施“李代桃僵”之計蒙混過關;為扳倒走私商人王紅羽,他用下棋引導對手施計,自己則躲在背后“螳螂捕蟬”;他把圍棋術語“逢危須棄”掛在嘴邊,讓觀眾提心吊膽,不知他何時會把身邊人當做“棄子”。最重要的是,追捕他的人是最了解他“棋癡”本性的哥哥。崔偉無據但有因的懷疑,也有效增強了《棋士》案件敘事的懸念感。
還值得一提的是,盡管懸念敘事是《棋士》的主基調,但比案件更能引人共情的永遠是隱藏在其中的日常生活。錄像廳、霓虹燈、老式出租車等年代符號背后,隱喻著一個迅速發展也醞釀變化的時代。一群人的命運因此而交織,幾個家庭的際遇因此而起伏。無論是大懸念還是小懸念,最終都以人物為中介,化入了對特定年代生活的刻寫中。
但有些遺憾的是,這部劇在“棋”的一面雕琢較為用心,但“士”的一面卻未及探入。面對時代浪潮,因人生變故順流而下的崔業顯然不算“士”。那何以為“士”,“士”當何為?這本是《棋士》的題中之義,但劇中卻未展開這個能與崔業形成對照的參考系。
總之,作為一部懸疑劇,《棋士》未停留在罪案獵奇的層面,嘗試用“棋”來寫人心流變和社會變遷,深挖人性和命運的困境,值得借鑒。